语文
/
高考语文资讯
距离 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 福州校区电话:0591-83957775
  • 手机热线1:18059038626
  • 手机热线2:17605003311
  • 手机热线3:18950397281
  •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指南 > 语文 > 正文

    2018年高考备考:高考语文如何把握细节分?
    来源:福州泰来教育

      同学们常常不明白你的作文为啥标题很新颖,内容很充实但就是拿不到高分呢?这就是同学们要能够把握好细节,不能白白扔掉分数,这样就太可惜了。

      无论是英语作文还是语文作文,老师阅卷的时候第一印象还是能决定一些分数的,说白了,不管内涵如何,颜值还是很重要的。别忘了,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考试也不例外。但是字迹工整却往往被童鞋们忽略掉了,白白丢了5-10分。

      业内人士曾经做过实验,同样内容的一篇作文,先前是一位字迹潦草的学生写的,老师给出一个分数,而换作字迹漂亮、工整的学生重新抄写一遍,得分提高了5分。

      高考的阅卷工作是十分紧张的,它要求阅卷老师们高效不间断地工作,对于作文卷来说, 每篇作文的平均批阅时间仅为28秒左右。

      每位阅卷老师都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当看到字迹工整、漂亮的卷面,会感到舒服轻松,印象分可能会加分;相反,如果看到脏乱差的卷面,原本紧张的情绪会更加烦躁,印象分一下子就下来了,即便考生作文写得再优秀,也很难得高分,要是字迹再难辨识,阅卷老师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逐字分析辨识的,最终丢掉5~10分的卷面分都 是有可能的。

      近年来,话题作文对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进行创新思维提供了相当宽泛的写作范围。但某些习作者由于领悟能力不够,想象、创新能力欠缺,同样会把原来提供的话题变成僵化呆板、张冠李戴的病文章。

      例如:近年一次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作时,某考生居然写了这样的内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当我们看到地球仪时,讲解员问我们:‘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一位同学说:‘因为它在地球仪上,比较好转。’也有的说:‘为了使人看得清楚。’各种回答,千变万化,最后讲解员说:‘有位航海家在大海中一直向西行,最终达到了他的出发点,所以证明地球是圆的。’”然后,这位习作者又归结道:“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以上这段文字,根本没有理解原话题的丰富的内涵,仅仅是摘引了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张冠李戴”而已,习作仍然走在缺少想象力、缺乏创新思维的老路上。

      一位考生,他的“心灵悟语”一文开头是这样的:“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严冬掠走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带回来。心,我的心,只要是你情乏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可是后面他又接着写道:“平淡,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无所谓,而是平常与淡然。用一颗平常而且淡然的心去面对社会的艰难和压力,就不会过于烦恼和紧张了。就像面对高考,我从小学到真是12年寒窗苦,为的就是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好的开始,但这一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即将要达到终点时,还要考虑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这时,我的平常心和淡然的心对我说话了,他告诉我不要有太多顾虑,在这12年里流的汗水会化作春雨毫不吝啬的浇在你身上,严冬夺取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夺回来。”

      这篇习作,开头谈的是“爱”,后面写的却是如何看待人生路上的“难”与“苦”,明显属于“转移话题”。“心灵悟语”,可“悟”的话题有许多,“爱”心可以去“悟”,“人生”也可以“悟”,但每一篇“悟”只应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如果前言不搭后语,驴唇不对马嘴,谁知道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高考作文没有布局观是无法展示思维逻辑层次的,无法展现文章的美感,往下看:

      铸造考场作文“龙骨”是指着眼于作文内部诸要素的自然搭配和组合。即如何在考场上营造一种紧扣题意,类似“龙脉”结构方法;如何针对考生作文缺少深度的分析和延展的现实,强化对具体事例的解读和运用;如何使文章从个人和自我的层面上上升为国家和民族的层次,使文章有一种大气和精神底蕴;如何打磨一种前后呼应、衔接自然、过渡通畅、文脉通达的内在脉络。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正面归纳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用“由此可见”“从中可以看出”“不难发现”等词语摆明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思想,对文章所列举事例进行延伸分析,使文章有叙有析,有梯度,有层次。

      二是反面推理方式。即用“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假如不……”等形式,对所列举事例作简要分析,这种分析是以逻辑上的“假设”和语法上的“让步从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而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令人耸容动情。

      梳理文脉,理清层次。“文脉”就是指文章行文时候的思路脉络,文脉的清晰和有致主要表现在文章的思维标志即文章的“过渡”和“衔接”句以及“过渡语段”上。这种“标志”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纵向思路的过渡与整合。语言标志是“不仅过去……,现在也是如此”;“诚然……”等方式;“既然如此……,那么……”;“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是横向思路的衔接与整合。其语言标志有:“其实,不仅……,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物已如此,人何以堪?”“需要的不仅是……,更是……”。
     

    Copyright(C) 2021-2022 版权所有:福州市仓山区泰莱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闽ICP备180278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