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高考地理资讯
距离 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 福州校区电话:0591-83957775
  • 手机热线1:18059038626
  • 手机热线2:17605003311
  • 手机热线3:18950397281
  •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指南 > 地理 > 正文

    2017高考地理常用的六大表述法
    来源:福州泰来教育

      (1)特征描述性表达

      特征描述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考查比较多的一种能力,但失分率较高。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征,二是描述不清。如果能从特征的成因角度去组织文字,是正确把握和描述特征的一个方法。

      (2)归纳总结性表达

      高考地理试题中,经常会利用新闻热点报道,从地理要求、地理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好。这类答案通常就隐藏在文字和图表中,但不能照样摘抄文字,要结合地理原理将它重新组织。

      (3)归因层次性表达

      某一地理现象(事物)的发生,总是有其原因的,而且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分析原因时要有主次先后,这样才能显得条理清楚、思路清晰。否则不仅会颠三倒四,还会漏答要点。

      (4)分析推理性表达

      这种表达方式与上面的“归因层次性表达”不同,它是线性的;具有严密因果逻辑关系,层层推理,环环相扣;少一个环节就会觉得不够严密。所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跳跃。

      (5)区域比较性表达

      这类表达是要紧扣不同区域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有的是直接设问区域间的异同点,比如,“比较欧洲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有的是不直接设问的,但它隐含着区域比较,如“为什么水稻种植的分布最北界是在三江平原一带?”隐含着三江平原与其他同纬度地区的热量比较。

      (6)图表辅助性表达

      表达交流的不仅仅只有语言文字,图像也是。所以,当仅用文字来表达有难度时,可以借助图像,特别是涉及地理空间概念的一类问题。使用得好,即可以准确简洁地表述,还可以节省时间。

    Copyright(C) 2021-2022 版权所有:福州市仓山区泰莱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闽ICP备180278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