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10年北京市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评价褒贬不一,有拍手称赞的,也有跺着脚骂街的。然而,对于我们2011年要参加高考的同学们而言,这一份试卷试题本身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再怎么缺心眼儿也不可能原题重现。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透过这份试题,结合近几年北京高考历史题,来分析北京高考历史的命题特点和模式,以期给我们2011年高考指明方向。
首先,我们从宏观上来分析一下2010年北京高考的历史部分。从试卷结构上来看,10年的高考题在结构上跟往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是12道选择题,48分;第37道大题,4个小问题,36分。39、40题各一个小问题,每个问题8分。
从分值分布上,中国古代史考了28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分别考查了36分,跟去年相比,有所微调。表现为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分值上调,中国近现代史分值下降,三个板块的分值分布趋于平衡。这一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值得大家予以重视。因为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点本身是最少的,投入产出比率最为合算。虽然它时间跨度最大,但线索非常清晰,这一部分尤其是简单的识记运用的分值是一定不能丢的!
换一种分类,按照教材必修一、二、三为标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板块(选修内容也按这三类计算)的分值分布为36分、36分和28分,大致也成平衡分布。不过在和广大新东方文综学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对必修一比较熟悉,必修二、三,也就是经济和文化部分相对比较陌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两个:1、跟学校学习的顺序有关。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先讲必修1,也就是政治史,完了再讲必修2、3。学生在刚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富有热情,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种新鲜感会慢慢消失,致使后来的课程学习没有能够很好的投入;2、更大的可能性是,经济、文化部分知识相对政治史较为枯燥,而且知识点比较凌乱,如果学校的老师没有帮助学生很好地总结,学生会觉得翻完一遍书,不知道哪一部分会出题。但是通过分值统计我们知道,三本书很难说那本重要、那本次要,都需要大家用心学习。
接下来,我们把2010年高考题拿出来好好分析,看看命题老师在命制这套试题时,是什么思想在指导他们,弄清楚了这个,我们就大概能弄清楚2011年北京高考历史题的模式了。
我们先看今年高考的第14题:
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
这一题的答案选C。那么教材在哪块儿讲到这个呢?岳麓教材必修3第26页用了一段论述了《农书》的内容,而这一内容在北京高考中不考!人教版的教材更加直接,必修3第39页就七个字:“元朝王祯的《农书》”!七个字,七个字就能出道4分的选择题题。相信大家脑海里已经能够出现一幅命题老师在课本的边边角角处寻找考点的形象了。
第19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这一题的答案是选A。我们回到课本去找这道题的出处。如果是选用岳麓版教材的同学,在必修1的第99页发现这么一句话“在1955年及以后的 10年中,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先后成立民族自治区,加上此前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了五大省级自治区。”但如果是选用人教版教材的同学会发现,必修 1的96、97页在论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的过程中只提了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也没说剩下的四个和他们的先后顺序。正在酝酿“出口成脏”的时候发现,课文上有一个“①”的小标注,于是在页码的正上方发现了一行小字猥琐地藏在那里:“①20世纪50年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相继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这一次我们甚至能够想象出命题老师在出完这道题后脸上的表情了!
类似的题目还有第23题的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等,这里不在一一赘述。读者可以试着回归课本,找出这些知识点。这几道题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高考命题中,识记型的题目考查将会越来越细微。需要大家在平时阅读教材的时候小心谨慎,充分抓取教材所提供的每一个信息,至少要留有印象。然而,6本教材10万字左右全记下来负担太重了!所以如果把这些细小的考点再深入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用来考查的小点往往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大多是新增知识点。也就是旧大纲的教材没有提到,而新课标教材增加的知识点。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量就大大减少了!至于哪些是新增知识点,在新东方的文科历史课程中已经讲过了,这里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17.“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23.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 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 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39.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图12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题干中黑体加粗的部分,相信大家看到之后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低碳环保的字眼经常在我们身边出现,世界杯足球赛差不多是10年夏天比天气还热的话题,而上海世博会说不定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都亲自参与过!而这一切都出现在我们今年的高考题上,这就说明北京高考文综历史的命题是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的。如果参考之前的试卷,从2004年北京开始自主命题到今年,历年命题都紧密结合社会热点,最少不低于3道题,最多不超过5道题,占试卷篇幅的1/4左右。其实,即使今年高考中出现的《富春山居图》也是一个社会热点。2010年0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答中外记者问时曾经提到了这幅画,也正是因为温总理的这句话,《富春山居图》的仿品在古玩字画市场的关注度一下子提高了不少,许多媒体都对这幅画作了报道。既然我们知道了命题会围绕社会热点,那么也就让我们在准备2011年的高考过程中多了一个方向:把考前的社会热点列出来,然后根据这些热点联系我们的教材知识点!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一般高中生而言,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大家也不需要担心,一般情况下,学校老师会在二轮或三轮复习过程中,以专题的形式给大家进行复习,到时候同学们一定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记好笔记。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在社会上选择一些信得过的辅导班,不求压中原题,但至少保证这些重点知识能够很到位地掌握。既然说到这儿,就顺便做一个小广告吧!新东方文综强化、点题班上,历史课程将会重点解决这一问题,欢迎大家报名!呃,好吧,这个广告太赤裸裸了……
16.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这也是今年的一道高考题。这道题我曾经拿给一位理科生做过,结果人家做对了!选A。在课堂上我也曾让学生们反思在做这道题时大家都运用了什么历史知识,结果都告诉我运用了语文知识!也就是说学生不需要调动自己的历史储备知识就能够把这道题做对。那它为什么会出现在今年的高考历史部分呢?原来考纲有明确要求,考生需要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这句话其实在往年的考试中并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以近5年的考试为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考查,05年10分、06年6分、07年12分、08年12分、09年6分。那么2010年高考历史这方面考查了多少分呢?除了上面的选择题,还有以下试题:
37.(36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 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4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4分)
主题二 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4分)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4分)
主题三 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8分)
主题四 茶叶与民族企业
(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8分)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4分)
(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1900年 |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
1906年 |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
1925年 |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
1930—40年代 |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
1956年 | 公私合营 |
“文革”期间 |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 |
1982年 |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
1992年 |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
1995年 |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
1999年 |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
2002年 |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
39.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图12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40.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8分)
这些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已经用黑体加粗标示出来,不完全考查这一能力的分值用斜体的黑体加粗标示出来,精确统计2010年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分值占到了32分!这几乎是整个高考历史分值的1/3。对比前5年的试卷我们发现,这一部分的分值猛增20分以上,这是今年的偶然还是必然?我的看法是这是必然。理由如下:1、新课改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被放到了突出位置,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基本的学习能力,因此对其考查比例必然增加。2、由于北京是人教和岳麓两套教材,而高考只能考查两套教材的重合部分,内容过少,因此命题是必须补充大量的材料。3、加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全国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北京地区的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晚的,先于北京课改的地区试卷中已经尤为注重这一能力的考查,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材料型选择题的大量出现。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32分几乎不需要你有什么历史储备知识!仅仅需要你能够把材料中包含的意思读懂,然后按照要求写出来就行了!这32分丢分,是高考历史最遗憾的事情!因此,建议学生在备考的一年里,首先保证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至于概括性,可以放在备考的中后期训练!
2010年北京高考是课改后的首次考试,除了在命题风格上有所变化外,还有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就是有关选修课程的考查。今年涉及到选修课程知识考查的题目有如下几道:
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20.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21.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37.主题三 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8分)
选修三本书到底今年高考考了几分?不同的统计方法有不同的统计结果:如果是只要涉及到选修知识就把分值算入选修考查的话有20分,如果是严格把一道题的分值区分选修、必修,选修就考查了10分。应该说,这和考前各种渠道所透露的考查分值没有太大的出入。但是即便就算是考了20分,选修三本书可一点也不比必修的三本书薄啊!那么怎么看待选修教材呢?首先,我要跟同学们说的是,不要把选修教材当成是一种负担,其实它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必修课程。以孙中山为例,必修1、必修3、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和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四本教材都提到了。只有把这四本教材放在一起学习,才能深刻地掌握孙中山的思想,以及他为维护民主共和、实现革命愿望所做的努力。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考题。第15、20题其实即使没有学过选修,只要必修知识掌握到位,也能够选出正确答案,第21题的克伦威尔仅在选修人物中出现,但他也是作为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内容则出现在我们的必修1当中,而且紧接着就讲了英国代议制政府的形成过程。至于37题的第3个小问题,波士顿倾茶事件,也仅在岳麓版选修民主思想中出现,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必修1也详细阐述了美国独立后的政治制度改革的进程。也就是说选修知识要想被考查,要么它能够强化对必修知识的认识,要么它能够跟必修知识发生直接联系。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两个启示:1、选修课程如果跟必修课程没有直接的联系,大可放心的放弃它!(如果出现了其他特殊情况除外,如社会热点之类);2、选修课程在复习时不要单独复习,而是要把它穿插在必修知识的框架内。听过或正在听我课程的同学会发现,课堂上我们就是这么处理的。这么做对高考能够更有针对性。
终上所述,从2010年北京高考历史题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四个结论来指导我们的2011年的高考复习:
1、阅读教材需仔细,注意新增加的小知识点。
2、高考历史的命题往往要结合时政热点。
3、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分值大幅增加。
4、选修知识的考查一定是结合必修知识的。
当然,如果2012年后,地球没有毁灭,高考仍然举行,大概也还会遵循这些规律。就让我们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