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高考结束
九九八十一难已过八十难
最后一关“志愿填报”是关键!
俗话说“三分靠分数,七分靠志愿”
每年高考“高分低就、专业调剂”等现象数不胜数
这些血泪史家长需警惕
考生晓彤(化名)一心想报考“历史专业”,但其父母觉得经济类专业更有“前途”。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晓彤最后还是进了金融系。
入学后的晓彤对经济学十分不感冒,上课睡觉、得过且过,想转专业又迫于专业跨度大,内心痛苦挣扎。
晓彤这样的事件并不是个例,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学教授发现,
因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而来做咨询的占新生咨询人数的1/3。而这同学往往都是志愿填报功课没做好!
志愿填报误区请注意
误区1:认为平行志愿可以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
很多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可以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其实,平行志愿的意思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
平行志愿中数个高校在投档中只作为一个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退档,也不能再投到本轮投档的其他高校。投档时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顺序,电脑从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开始检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高校报“低”了,即便后面还报了与自己分数相当的“高”校,则也只能“优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录取了。
误区2:选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特长
大部分父母帮孩子选择专业的主要标准是:专业是否好就业“有钱途”,却忽略了最根本的要素即孩子自身特点,包括:性格、兴趣、能力、条件等。家长们需要征求孩子意见,扬长避短,匹配符合孩子特性的专业,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误区3: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来报志愿
不少家长会把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进座”。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根据本年实际报考的考生分数和招收人数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
因此,考生需要分析历年的录取情况,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