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念祖 久闻楼梯响,未见人下来。“),双向选择。尤其是高校对考生的志向和潜能要有所了解,而不仅仅是统一考试分数,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因材施教,依据个性化的设计实施教育教学。
按照民间高考方案,各级招办等行政机构就要退出高校招生环节,成为独立的监督和服务部门。上述参与高考改革方案的专家认为,若真如此,改革等于先革教育行政部门的命,从我们征求意见的情况来看,招生办的意见和专家意见出入特别大。
据储朝晖了解,目前招生办关注的是自己这个机构还能不能存在。而在他看来,招生办的存在也是高考改革的阻力之一。储朝晖认为,这项改革没有什么折中的办法。一定要明确招生的主体是考生和高校,政府不能包揽招生和考试。把政府包办的招生变成学校与学生双向互动自主选择是改革的关键。
扩大学生选择权
事实上,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今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部分将更为重要。”孙绵涛透露,今后高校也将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化录取机制。而招生录取制度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将形成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和学生双向多选的招生录取制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认为,要实现多元录取,真正让高校有自主录取权,才能解决根本问题。“现在高校招生还没有完全的自主招生权,还是靠分数线划下来,只有985、211高校可以提前进行百分之几的自主招生。”他呼吁,应该尽快让高校能够自主考试自主录取,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不过,在储朝晖看来,如果仅仅是扩大了学校的自主权,但却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这样的放权,只是把权力从政府部门的口袋转移到学校的口袋,受教育者的权利并没有增加。这样的高校自主招生,一方面由于缺乏外部监督尤其是来自受教育者的监督,可能制造招生腐败;另一方面,高校自主权扩大,可校际竞争却没有增加,各自为政地自主招生,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和焦虑。
他认为,高考改革的核心价值,在于切实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选择考试、选择教育、选择大学,基于扩大学生选择权的高考改革,建立学生和学校的平等关系,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基于扩大学生选择权的高考改革方案,着眼点不是考试科目改革,也不是给大学多大比例的招生自主权,而是让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自由申请入学制度。
更重要的是,学校被学生选择,而不仅仅是学生被学校选拔,这将完全改变教育生态,学校间的录取批次、等级自然消失,办学者必须对受教育者负责,否则就可能从一流沦为二流,甚至因没有学生选择而被淘汰。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按照教育部的计划,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不会立即全面推开,一些经济发达、教育改革已有一定基础的地区都有望列为试点省份。上述参与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专家介绍,按照目前的定稿,上海、江苏将成为高考考试招生改革的试点地区,其他地区的改革进程将视试点情况而定。孙绵涛透露,辽宁省教育基础好,预测可能会成为国家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