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成都市在高中体育艺术课堂将打破传统班级格局,以学生兴趣和教师技能为依据,尝试学生走班选课;义务教育段将尝试开设美术连堂课,增加学生绘画体验时间。1月14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了《成都市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年)》,明确了在中考改革中,将增加学生体育艺术成绩在中考升学成绩中的权重。(1月14日四川在线)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各地教育部门大胆探索,尝试改革与创新,在此过程中,曾经哭过、闹过、笑过。不得不说,这些丰富的经历,为教育的良性发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相反,教育中还有很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眼下,教育发展“不平衡”,仍然是道难关,没有取得全面性突破,这也正是推行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尴尬。
如果要从“新常态”的角度去审视教育,教育的明天该何去何从?成都市以创新的思维,站在新起点,率先实施教育改革,打破了阻碍素质教育进程的僵局。从《计划》内容看,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符合新形式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推行中小学体育艺术课改,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其前景更为广阔,必将迎来素质教育的又一个春天。
加强体育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是顺利推进教育改革的基础条件。不论是在教师“本土”中打造“精英”,还是从社会中吸纳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才,都会有效地丰富教育资源。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对于广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道“福音”,将更有利于学生对兴趣的选择和特长的发挥。对学校而言,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学生,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真,同时,给学校发展也带来生机与活力。
体育艺术课堂打破传统格局,意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导向。以前,学生学习艺体课程,大多是固定班级,固定老师,学习过程是被动的,不想学也得学,很难学好。现在,学生可以凭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堂,这种流动式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变得积极,学自己想学的,自然能学出水平。打破传统格局还有一大亮点,老师可以跨校走课。异校老师之间在开展结队帮扶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交流,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增加体育艺术成绩在中考升学中的比重,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对艺体成绩的重视,也必然要求对艺体学科的重新定位,意味着那些曾经视艺体课为“负科”的观念,将一去不复返。基于此,美术连堂课的开设,在时间上给予学生更多“优惠”,让学生的兴趣体验更充分;器乐进课堂,告别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对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按需分配,学生成长会更快。
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动态监测,优化了教育个性化服务方式。其实,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检测,并建档立卡,成立数据库,早以成为“规定动作”,这本算不上创新。只不过,以前做这项工作,大多只专注于过程,失于对结果的跟踪处理。而对学生提供前所未有的个性化服务,创新对体质监测结果的运用,意义自然更为重大。